縱身躍進生命的洪流

(中山紀念中學《這里》雜誌約稿)

大學畢業後的夏天,我回了一趟紀中。班主任邀請我進教室,跟準高三的同學分享。看到大家的眼神,心怦怦直跳。

好像還是昨天,坐在下面的是我。每天早上六點多到教室背書,桌上貼滿朋友互相勉勵的小紙條,課間十分鐘刷一份選擇題,同時悄悄觀察著他有沒有從走廊經過。窗外綠熒熒的樹影搖晃,總有幾個同學在走廊盡頭靜靜遙望遠處,那段日子寧靜,也洶涌。

跟同學最後說了什麼已經記不太清了,只記得大家炬炬的目光一下子望到我的心裡,像與曾經的自己對望。很多話語從身體涌向口邊,那股氣沖沖撞撞,最後卻說不出口。

五年前剛上大學,石老師邀請我寫了一篇大學生活的分享。翻出那時的文章,字里行間全是彩色氣球一樣的快樂和新鮮。一直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大學生活並沒有什麼遺憾。香港中文大學依山傍海,天涼時山上霧氣繚繞,在消費主義盛行的香港,是個兼字面和抽象意義上的烏托邦。

當初之所以來香港,除了這里的學術和社會環境都比較開放之外,期待中「邊緣人」的生活也讓我興奮。木心先生寫過一句話,對我影響很大:「當一個地方與你太像了的時候,這個地方對你不再有益。」那時我不會廣東話,也不懂香港文化,但就是覺得,作為一個「邊緣人」生活在那個城市,一定能感受和觀察到更多東西,無論是對此還是彼。

高中時,柴靜是我的「偶像」,把《看見》反反復復讀了好多次,每次都讀到眼濕濕。做一個「鐵肩擔道義,雙手著文章」的記者成為了我的理想,於是毫不糾結地選了新聞與傳播作主修。可是,當後來真的實打實地去訓練、採訪,才發現自己的性格原來不大適合;沮喪了一段時間,去修了不少其他學系的課,也認真考慮過是否要走學術路線;再後來,因為發掘出對視覺藝術的興趣,大三時又去一心投入學習攝影和電影了。

我一直覺得,大學教育的本質就是通識教育,是積澱基礎、學習思考和探索嘗試的階段。所以雖然偏離了「最初的夢想」,在新傳的學習仍讓我受益匪淺:如何通過文字或影像傳達,成為一個好的溝通者;在理論中理解傳播現象和媒介,慢慢能學著用更抽離的視角看待當今與媒體愈加緊密的個人生活⋯⋯那幾年,我成天在宿舍、課室和圖書館之間三點一線,第一次真正體會到小學教室里標語「像海綿一樣學習」的真正含義。擁有一段純粹為了滿足好奇心而念書的時光,想來真是幸運。

將近畢業時,我曾在另一篇文章里寫過這樣一段話:

「在中大的歲月是辛苦的。不是說肉體和高強度學習的辛苦,而是一種作用在心最底層,內在的,重復粉碎又重組的辛苦。雖然這個比喻也許不太恰當,但此刻想起的是高加索山上的普羅米修斯,肝臟不斷地被鷹啄食,又愈合起來,不同的只是啄食的不是鷹而是我自己。上過的每門課和遇見的每個人都不斷地拋給我質疑與難以解答的問題,在這里的每天都似乎在不停地自我推翻與重建,強迫自己嘗試去理解和回答那些『關乎生命的疑問』,從而竟越讀越無知,越活越迷茫。」

後來,我就這樣迷茫地畢業了。不過這份想要直面真實的勇氣,與老師們言傳身教的風骨,是大學教給我最重要的東西。這些年經歷了社會動蕩,三年的疫情,到如今開始工作,那些得著也成了我生活的燈塔與底氣。

我的職業道路也與學習道路一樣「混亂」:大二結束後,因為不想上網課,休學一年去了上海一家唱片公司做音樂。畢業後留在了香港,先是進了一家影視製作公司拍攝MV和廣告,前段時間剛剛離職,現在一邊做新聞攝影師,一邊參與微電影的拍攝製作。人生短短幾十年,也就是體驗一場。工作與職業就像角色扮演,我喜歡在不同的環境和人群中體會觀察不同的生活。

不少朋友和前輩評價我太「跳」,或是「沒有職業規劃」,「唔捱得」。廣東話博大精深,「捱」與「挨罵」「挨打」的「挨」同義,常常被上一輩批評下一輩「年輕人吃不了苦」。不過我越來越覺得,吃苦實際上是個偽命題。有的工作即使不容易,但是否開心、是否得到了成長,自己心裡是明白的。真正喜歡或是適合的事情,甚至可以讓你每天六點半起床;如果一份工作讓你深感「吃苦」,還是走為上策。戀愛要試錯,工作自然也得要。而且,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重要的是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做。

選擇,無盡的選擇。剛上大學時,第一次感到自己像是被放出動物園的猴子。從小到大都過著被安排好的生活,突然沒人監督,也沒有班級,要自己選課,自己安排生活,手足無措了好一段時間。但大學無論再自由,「拿好成績畢業」的目標始終像個大太陽一樣懸掛在天上,你知道無論繞多少路,最後向著那個方向走準沒錯。

大學畢業後,強烈地感覺到人生真正沒有了跑道。像是站在霧氣繚繞、一望無際的荒原,什麼都沒有,甚至不知道踏出的每一步是對是錯。近年的網路流行語「人生是荒野,不是跑道」聽著好聽,但一開始,迷茫和壓力遠遠大過自由的快樂。是的,自由能成為人的負累,弗洛姆早就在《逃避自由》里寫出來了。所以,自由是需要勇氣去承接的。當慢慢學著不把約定俗成當作理所當然,學著質疑那些「年輕人就應該……」的說辭,便意識到對自己負責才是一種真正的自由。

五年過去了,我已經不再是那個「邊緣人」的模樣。趴在高中課桌上的那個我,會覺得很陌生吧?你最近失眠有好一些嗎?有好好吃飯嗎?應該還在糾結下次月考排名會不會進步,考得上哪個大學吧。沒說出口的話,我想是一句:「辛苦了,慢慢來,沒關系。」有些事情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不同。選擇任何路徑的你,都可以過好這一生。重要的是,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將來的幾年,你也並非一路順利。會經歷意料之外的高光時刻,也會經歷被迫一夜長大的低谷。某一天你會意識到,曾經總是以為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但生命本身似乎比你更清楚這些事。你決定認真過好當下的每一刻,放手讓生命的河流裹挾著,去到你該去的地方。

只是希望你能好好感受和體驗生活的各種滋味,無論苦甜。現在回憶中學時光,每個時刻都同樣珍貴。無論是清晨來到空無一人的教學樓,抬頭望著紅燦燦的倒數牌;還是考完最後一科等待收卷時,望著窗外那片再熟悉不過的景色。我記得,那個瞬間無比寧靜。